电影资讯
经过3D重制、即将于11月20日在中国内地重映的灾难巨制《2012》,日前终于首度揭开“庐山真面目”,片方索尼公司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陆续举办3D片段的公开试映活动,邀请媒体和影迷对3D品质进行检验。据悉,除了画面效果外,《2012》3D版在音效和配乐等方面均作了全新提升。本站记者有幸率先体验本片的3D化片段,并对话此次3D转制幕后工程师,为大家抢先带来3D体验报告,揭秘3D视觉重建技术。
灾难场面身临其境 视效震撼升级
2009年末,《2012》在全球影坛热卖之际,就有不少人提出影片其实很适合拍成3D格式,大量的灾难场景在3D形式下会变得更加壮观。如今,从3D版《2012》呈现的效果来看,当年的“适合3D”的言论可谓相当正确。影片日前在京试映的片段长约30分钟,展示的是加州毁灭和黄石国家公园火山爆发的两场重头戏,地表断裂塌陷、高楼倒塌、火山石撞击地面等灾难场景借助3D变得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3D的立体空间感使得灾难场景更加逼真,令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和男主人公一家人一同置身天崩地裂的末日,一同乘坐汽车飞机拼命逃亡,这是以前的2D版本所无法提供的观影体验。此外,除了震撼视听的灾难场景,影片对人物对话等普通画面也进行了细致的3D重建,镜头中每一件物体的位置关系,都努力还原真实的空间关系。
3D化后,《2012》中的灾难大场面更加令人身临其境
3D效果赶超《泰坦尼克号3D》
上个月,3D版《2012》将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消息正式公开后,曾引来各界的一片质疑,很多影迷都认为这纯粹属于圈钱行为,影片被认为很可能是那种“只有字幕是立体的”伪3D电影。不过,从试映的30分钟片段来看,3D版《2012》绝对是货真价实的3D电影,3D效果之精良,可谓赶超此前堪称3D转制标杆的《泰坦尼克号3D》。
据悉,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当初拍摄《2012》时,曾考虑过拍3D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甚至还拍了一些3D素材,这使得《2012》在3D制作上相比其他的2D电影有很大的素材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3D转制的质量。而由于原始素材的加入,此次中国观众将能在“中国巨幕”上欣赏到部分1.85:1的“巨幕画幅”。此外,3D版《2012》的片长并没有变化,只是用一些新镜头替换掉了旧镜头。
多国部队联手 好的3D转制是“视觉重建”
此次联手完成3D版《2012》制作的“多国部队”中,中国团队占核心地位。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中国团队的负责人崔先生并不讳言外界对影片先入为主的偏见,他坦言这是由于市场上太多低劣的3D电影坏了3D这块招牌,怪不得观众。崔先生表示自己对《2012》的3D品质有足够信心,看好它在上映后赢得观众青睐。同时,对于近两年一直被说来说去的“转制3D”一词,崔先生也颇有微辞,他认为真正对观众负责的后期3D制作,绝对不是转制那么简单,“我一直坚持说是3D视觉重建,真的像完成一部全新的作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