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
2013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第十一年,在过去的十一年里,整个电影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至2012年底,全国电影总票房超过170亿元,全国银幕数增至13118块,越来越多的热线都涌入这个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仍将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左右,县级城市影院建设也在明显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省区率先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的全覆盖。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土壤正在发生着新的蜕变,产业再次腾飞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是,浮华背后,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上游制片业和下游影院终端都非常庞大的格局,但本应成为产业驱动关键的影片推广和中间发行环节却非常脆弱,其次,中国电影产业完全依赖票房收入的商业模式过于单一,导致行业的上下游都不得不绞尽脑汁在票房收入中抢得不可开交。就电影本身来讲,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下降,特别是在2012年“中美电影新政”实施之后,新增的十多部好莱坞大片使国产片的市场份额在近10年里第一次掉至50%以下,给国产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消费时代的产业化
记者:在商业化的今天,您怎么认识文化产业化的?
张昭:有一些文化产业不适合做产业化,但是电影不做产业化是不行的。文化包含太多的东西,比如诗歌、绘画。中国是从一个农业文化大国逐渐走到了工业化,现在走到产业化。产业首先是一个规模的问题,中国的电影工业将近100年了,但是现在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全球进入一个消费的时代,不提产业,制造业就没有了。
记者:您刚刚提到规模,其实现在中国的影片数量并不少,您说的规模是包括哪些方面?
张昭:大家提到印度电影的时候,往往是说印度电影有多少部,这是印度电影的制造业,而不是说印度电影的消费。从产业规模来定位,比如香港电影过去生产了很多,但是他的市场形不成产业,因为他不是一个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谈产业就是谈消费端,是从消费端倒过来的。而电影产业的路径也必须先从终端开始,进行院线制改革,然后开放互联网平台,这都是产业化的作法。
记者:您觉得中国电影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在哪儿,乐视影业又就此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呢?
张昭:这不是问题,是商业机会。好莱坞被称之为爆米花加可乐电影,他的主力支撑就是大众电影。美国电影产业的主力是在郊区,美国的多厅电影院都在郊区。我曾经讲过,电影靠的是爆米花加可乐挣钱,这才是所谓的电影生意。有话语权的人老是在想应该怎样体现内容,确实是由内容带动的话题关系,但消费的其实就是爆米花加可乐,这叫影院的经营。
乐视影业的市场服务系统,就是“一定三导”和“三屏联动”,是为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服务的。我们的市场系统不仅为自己,也为其他包括好莱坞的片方提供影片的推广到发行等一系列的服务。
记者:您刚才说的“一定三导”和“三屏联动”具体是哪些内容?
乐视影业的“一定”是指“定位”,“三导”包括社会化媒体的“导航”、乐影客的“导流”以及地面系统的“导购”。“定位”为我们提供目标受众的分析数据,通过“导航”将宣传信息传递给他们,而乐影客的“导流”系统负责为受众提供影票及观影增值服务预售,这些服务将由最终我们的导购团队,地面服务人员具体实施完成。
国产电影如何走出去?
记者:有人说一部影片是否成功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关于电影内容方面您怎么理解?
张昭:那个不是文化是技术,不久前金鸡百花奖要给编剧,这是好事,这说明电影产业从影院到终端到发行再到制作然后现在到剧本。但是编剧奖的设立,不应该是鼓励原创的,应该鼓励电影编剧的技术。
编剧就是讲一个好故事,讲好故事是一种技术,原创的东西是要打破技术的。创新本身不要离开产业的建设,因为建产业和鼓励创新是两回事,不要用内容的创新来驱动产业化的构建,我认为那是行不通的。同时,原创的东西是不能够形成产业化的,过去的错误是人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创意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其实走了一个反路,想通过创意占领市场,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记者:很多人说中国的导演不会讲故事,你觉得这个问题在哪儿?
张昭:首先我们要承认电影是西方的产物。所谓故事电影故事片是西方来的品种。就内容、叙事方式来讲,其实他是西方的叙事方式。三段论的叙事方式,这是核心。他是因果关系,讲究有原因才有结果,这是中西方叙事方式的差异。
当然违反这些规律去做一些创意是没错的,但是不能够指望他能够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不能进入电影产业,因为电影属于大文化的一个范畴。他有文化的元素,但本身是一个产品,是一个规模化复制规模化销售的产品。每一部电影都复制很多分发到各个城市,让大家看。然后是成千上万的电影院,这就是产业。
记者:乐视影业对国产电影,特别是新生代导演的电影一直很支持,您觉得在中美电影新政实施的环境下,国产电影要想“虎口夺食”,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张昭: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好莱坞电影的涌入也在促使中国电影市场向更成熟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的看法是,谁更重视观众,谁就会占领市场。乐视影业对自己的定位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乐视影业的市场系统是一个与6亿网民进行互动的平台,我们用这个平台来推广普遍具有社会话题性的国产电影,特别是新生代导演的电影作品。我们的上帝是观众。
振兴需要专业化
记者:您提到中国电影行业最缺的其实是专业化,这包含哪些方面?
张昭:中国电影不缺钱,缺专业化缺人才和意识。只有专业化的操作,才能够熬过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冲击。讲民族产业的生存是要讲求理性的,谁更专业,谁就能够熬过去。专业化指发行、制作、市场调整、市场策略等是否专业化,是不是在用数据运营公司、运营产业。
记者: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主要依赖票房收入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您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张昭:就如前面我已经讲到的,电影靠的是爆米花加可乐挣钱,其实就是靠观影的增值服务,乐视影业的市场系统就可为观众提供贴心的观影增值服务。除此之外,进入电影行业的上游产业链也是很关键的一环。目前乐视影业已经与好莱坞著名电影视觉知识产权开发公司Radical Studios合资成立Radical Vision China乐视野电影视觉知识产权开发公司,他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视觉知识产权开发系统,用丰富的中国电影元素为国际市场进行电影视觉知识产权开发。未来,乐视影业将从视觉知识产权授权带动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