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兴院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影资讯 > 正文内容

电影资讯

对话《不惧风暴》主创团队 分享银幕内外的"追风"历程

2014-09-12 热度:1007

由史蒂文·奎里执导,《霍比特人》中饰演“索林·橡木盾”的理查德·阿米蒂奇,与《越狱》女一号莎拉·韦恩·卡丽丝领衔主演的灾难片《不惧风暴》于9月12日登陆内地银幕。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西弗敦的小镇,在同一天中,史无前例的多个龙卷风同时席卷这个小镇,在这些难以预测且极度致命的龙卷风群袭击下,整个小镇面临灭顶之灾。但专门研究龙卷风的纪录片制作人预测,更糟糕的情况还尚未真正到来。大多数居民都在紧迫寻找避难所,而这些“追风者们”逆向而行赶到龙卷漩涡前,测试需要走多远才能拍到这千载难逢的极端时刻······日前,《不惧风暴》导演史蒂文·奎里和主演们揭秘影片打造“完美风暴”三大要素和惊险刺激的“追风”历程。


“完美风暴”要素一:


实景拍摄——龙卷风与观众的零距离


为了营造逼真的效果,《不惧风暴》采用了大量实拍技术。史蒂文·奎里并不希望影片充斥着CG特效,感觉像是一帮人对着绿幕演戏。于是影片中男主角理查德·阿米蒂奇向一辆坠落的卡车跑过去的镜头,都是实景拍摄完成的。“再跑过去一点他就没命了”导演说道。

 

 《不惧风暴》中拥有大量演员主观视角的镜头


主演之一杰瑞米·桑普特透露演员表演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片场有造雨机、鼓风机,他们能吹出240英里的风速,把叶子、碎片什么的吹我们一脸,虽然不是真正的龙卷风,但临场感很强。”而马特·沃尔什则抱怨道:“拍了几个镜头后我们说:能不能别用真石头?能不能用些软点的东西?”连导演也不得不承认演员们很惨,受尽了折磨,“不过最终效果不言自明”。


  “完美风暴”要素二:


多角度视点——演员“兼职”摄像师


《不惧风暴》的主角是专门拍摄龙卷风纪录片的制作人员,所以在电影制作过程中,他们需要完成“拍摄中的拍摄”。手中的DV、租借的汽车和仪器设备上装置的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都成为最终完整影片的一部分。

 

 《不惧风暴》中,演员们本身扮演的就是纪录片工作者,而他们手中的摄像设备拍出的镜头,也在电影中得到了应用


演员马克思·迪肯透露边拍边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计划是把我们各自拍摄的内容都剪到电影里去,但你要知道我们在片中一直在不停地跑,镜头摇晃的特别厉害,我们手上只有一部摄像机,很难稳定下来,当然这样的镜头非常写实。但我们要拍的还是一部非常好莱坞式的伪纪录片,我们需要平稳镜头,不想把观众看吐。”


史蒂文·奎里对影片的真实感有着吹毛求疵的要求:“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饰演摄像师的演员握着摄像机上方的把手去操作摄像机,那个把手是给你提摄像机用的,不是用来操作的,我不知道看过多少电影犯这种低级错误,这个我受不了,我一定要做到真实。”于是摄像师也成为影片主演之一,跟着电影中的纪录片拍摄者跑东跑西地追逐龙卷风。


  “完美风暴”要素三:


好莱坞主流片厂制作——资金与技术的先天优势


史蒂夫·奎里认为《不惧风暴》与《女巫布莱尔》和《科洛弗档案》等”伪纪录片“风格的电影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由华纳兄弟这样好莱坞主流制片厂制作的产物,而不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的独立电影。

 

 拥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影片中龙卷风给人以超强的震撼力


影片中的灾难镜头不仅实景拍摄,电脑特效也辅助完成了画面的最终呈现。为了营造逼真的效果,《不惧风暴》需要大笔资金和先进的动画技术支持。小成本伪纪录片的导演们利用手上的摄像机来弥补电影技术和故事逻辑性方面的缺陷,而奎里则将这种看似小众和“穷人专属”影片与主流制片厂的大制作相结合,在营造逼真感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应有的技术支持。


不过对于技术,奎里只将它视为工具而不是影片的主导:“我认为制作一部伟大的伪纪录片或者第一人称视角电影,关键在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敬业的演员,以及相关技术。不过技术不能抢去故事的风头,而只是一种辅助电影制作的工具。导演需要思考,需要统领全局,而技术能帮助你实现电影的完整性。如果使用不得当,技术只是一个糊弄观众的把戏。但是如果它能够与故事本身有机结合,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成功的。”

 


 

采访实录:


实拍风暴场景需要战胜内心恐惧


M=马特·沃尔什


J=杰瑞米·桑普特

 

 主演马特·沃尔什(右)和杰瑞米·桑普特接受专访


参与拍摄这部电影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M:就想着来去炸点东西,来去雨里面跑跑,这是一部动作类影片,我进剧组时很激动,迫不及待想看车子如何被刮跑,看他怎么被吹上天。


J:我是龙卷风的狂热粉丝,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龙卷风》这部片子,我是天气迷,一回肯塔基的老家,我就喜欢坐在门外看风暴,所以能参演这部影片我很兴奋。


多少天气场景是实拍?做了哪些安全练习准备工作?


M: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没什么好练习的,你只要站在暴雨之中,忍受100英里时速的强风,但我一直很安全,我只是开着车,做些特技动作,他自己完成了一些危险动作,作为一部动作片,你只要和特技指导谈好,确保动作的安全性,然后把动作过一遍,导演史蒂夫和副导演在我们开拍之前,总是会反复检测动作的安全性,你永远不需要去拍那些你不想拍的动作戏。你会走一遍过场,确保自己不会受伤。至于准备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了解风暴猎人的生活,了解创造出这些风暴的天气系统。

 

 影片中的实拍部分对演员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J:表演上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几乎是身临其境,片场有造雨机、鼓风机,他们能吹出240英里的风速,把叶子、碎片什么的吹我们一脸,虽然不是真正的龙卷风,但临场感很强,给我们的表演提供很大帮助。


M:拍了几个镜头后我们说:能不能别用真石头?能不能用些软点的东西?因为有些石子打在你的眼睛上,你就会说:打住,能不能丢点软的?


J:就连拍特写镜头的时候,他们也在往你脸上吹东西,我说你们这样吹,我真的演不了。


在这些风暴场景下如何表演?是真的入戏, 还是只想尽快熬过这场戏?


M:当你身处爆炸戏、忍受着风雨打脸的时候,你的本能反应是赶紧找个避难的地方,但我要知道,我是这个队伍的领导,我身边还跟着四个人,我要确保他的正常拍摄,所以你要和你的本能恐惧作斗争。


J:面对灾难时,我们还是得工作,这正是风暴猎人的生活,他们把自己置于险境之中,他们有普通人的逃生本能,他们要和这种恐惧心理不断做斗争,把自己留在风暴现场,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靠近风暴,置身其中拍摄风暴,我的角色的想法就是赶紧闪人,而他的角色不停地要求我继续拍摄,所以我要强迫自己回去,我有我恐惧的时刻,但我们是风暴猎人,我们同时在和两样东西做斗争。


M:我觉得恐惧感还是会少一点,因为作为一名风暴猎人,你已经见过类似的场面,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被吓傻了,我们想的是一边保护自己一边和风暴接触,所以恐惧感没那么强烈。

 


 

  第一人称叙事,每个人都是摄影师


M=马克思·迪肯


N=内森·克莱斯


A=阿莉希亚·德布纳姆-凯里

 

 主演马克思·迪肯、内森·克莱斯和阿莉希亚·德布纳姆-凯里接受专访


开拍前有没有担心自己要面对的东西?


M:一开始我们并不清楚要面对什么,我们都是城市里长大的,并不清楚龙卷风是什么样子,只是在youtube上看过一些视频,听过一些人描述自己的经历,但我觉得看书上的描写和在现实中亲身经历是两码事,本片最特别的地方是,除了龙卷风没办法实拍,所有龙卷风出现后的现象都是真实的,我们经历了一系列人造自然灾害的考验,这些都超乎我们预料,我们也从中学到很多。


N:很有趣,我真没料到会有那些东西,我们只是以为会有些爆炸戏。


A:我也是,我很惊讶我从头到尾都是湿身表演。

 

 演员们在开拍前都深入了解了风暴的真实情况


M:我们做的准备工作是,你知道现在人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youtube,因为你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风暴,但我们饰演的角色并不知道风暴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风暴以前从未出现过,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是了解角色背景,他们来自哪里?他们的家庭为什么破碎?以及我和她在一起相恋多久,这才是我们要关心的问题,等到实拍的时候,我们都说来吧,让龙卷风出现吧!


在风暴戏中如何保证入戏?


N:我喜欢这个剧本的一点在于,它肯在角色塑造上面花时间,所以风暴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很真实的,我们不只是在说“看,大破坏!”,当然破坏元素也有,但影片关注的是灾难对角色的影响。


A:片中有不少精彩的感情戏,我们之间的戏份。


N:没错,所以你……我忘了我要讲什么。


A:我们的故事线是比较安静的一条,你可以看到两个角色是如何亲密交流,非常有爱。


N:真的,当风暴降临时,你脑子里想的只有活下去,紧紧抱住你所爱的人,风暴镜头的实拍让入戏更加简单,因为你脑子里想的真的是:抱紧我,我好冷。

 

 演员拍摄的部分内容也在电影中得以呈现


自己在影片中担任摄影师给你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M:是这么回事,原计划是把我们各自拍摄的内容都剪到电影里去,但你要知道我们在片中一直在不停地跑,镜头摇晃的特别厉害,我们手上只有一部摄像机,很难稳定下来,当然这样的镜头非常写实,但我们要拍的还是一部非常好莱坞式的伪纪录片,我们需要平稳镜头,不想把观众看吐,电影镜头要让你和我们一起身临其境,但没必要晃成那个样子。


N:这部电影也并不是伪纪录片,只是有很多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让你看到风暴里的情况,电影的目的是让你清楚的了解龙卷风现场是什么感觉,以及它如何影响这些镇民,我们也有镜头给你展现灾难的全景。这是种很有趣的工作方式,通常演戏我们都要避看镜头,而本片拍摄中摄像机就是一个角色,你要和它进行互动。


M:这让我们和摄制组人员走得很近,我们和摄像师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影片中有一半时间我们是在和他们说话。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拍摄方式,观众们会很喜欢的。

 


 

严肃地对待风暴


S=莎拉·韦恩·卡丽丝


A=亚伦·艾斯卡本塔

 

 莎拉·韦恩·卡丽丝和亚伦·艾斯卡本塔接受采访


参演本片最担心的是什么?


A:我很幸运没有演莎拉的角色,因为她一直要讲各种天气术语,这些术语不能乱说,都是很重要的台词,这也是我担心的东西,我要知道我面对的是什么,至少当我看着风暴时,我要在嘴上解释清楚,这是我唯一担心的东西,除此之外,我只要跟着莎拉走就行了。


S:对我来说,我很清楚看这部电影的人很可能经历过类似的灾难,我想确保不要把它拍成好莱坞式俗套,而应该严肃对待它。这种事每年都在发生,人们会因此失去一切,虽然我们用了非常精彩的第一人称视觉特效,但我们关注的是写实性和片中的角色。

 

 莎拉·韦恩·卡丽丝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通通晓气象学的纪录片工作者


片中大量出现摄像机,给你的表演带来什么影响?


A:这让你可以自由移动、触摸你面前的任何东西,特别是对我和莎拉来说,在我们的气象车里,有一个电脑监测屏幕,上面总是有各种状况,我们必须知道怎么操作这些东西,每个按钮有什么作用,我觉得这很有帮助。


S:这部电影中,你越了解你的职业,你就能演得越好,我们在一起学习,组成风暴猎人小组,做了很多研究,我很喜欢看那些风暴猎人的真实纪录片,他们像孩子一样特别兴奋,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科学家,都很勇敢,但只要一看见龙卷风他们就上蹦下跳,说快看快看快看,所以我们把那种热情也融进了表演中,很有趣。

 

 莎拉·韦恩·卡丽丝与亚伦·艾斯卡本塔将在影片中追击风暴,寻找亲人


  如何在人造狂风下保持入戏?


S:对我的角色来说,一切都是关于她的女儿,她要找到自己的女儿,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很简单:风暴警报一响,我的小孩不见了。理查德的角色也是一样,我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一样的东西,我不认识你,但我知道你现在害怕的是什么,所以我尽力去帮助你,身为人母的想法一直在我脑子里,它让我在那些狂风下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是被吹昏了头。


A:对我来说,我的角色把一个朋友带进来了,他并不了解风暴,但你并不会分散注意力,因为当暴风来临时,不管你是什么背景,你唯一的目标就是活下去,我有家人,雅各布那个角色也有家人,如果我们不挺过这一刻,那一切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依靠彼此,尽快逃走,不管是开车跑路还是躲进建筑里,我们先一起离开,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导演专访:打造具有陌生感的“真实”世界


S=史蒂文·奎里

 

 导演史蒂文·奎里接受专访


开拍前对影片的设想是什么?


S:我知道这会是一部虚实结合的电影,我不希望影片充斥着CG特效,感觉像是一帮人对着绿幕演戏,那样会失去临场感,我也知道我没办法完全实拍,我不可能去拍摄真正的龙卷风,所以影片是实拍和数字特效的结合,比如理查德·阿米蒂奇向一辆坠落的卡车跑过去的镜头,那是实拍的,再跑过去一点他就没命了,所以我们要做很多安全措施,那场戏的其他一些镜头是全CG的,所以你要做的是如何混合这些技术,但你要确保一旦镜头放在演员身上,你就要很多的雨水和强风,其他东西我可以用电脑特效,但如果演员身上看不到风暴效果,那就不真实了,所以他们很惨,受尽了鼓风机的折磨,但最终效果不言自明。

 

 为了拍出更加逼真的效果,摄影组和演员走得非常近,帮助演员完成拍摄


为演员做了哪些训练?


S:我们做了一些排练,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看上去真实可信,所以摄影组和我们的“风暴猎人”走的非常近,因为他们要在里面扮演专业的纪录片拍摄者,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饰演摄像师的演员握着摄像机上方的把手去操作摄像机,那个把手是给你提摄像机用的,不是用来操作的,我不知道看过多少电影犯这种低级错误,这个我受不了,我一定要做到真实,所以演员们和摄制组一起合作,事实上每个演员都至少负责了本片中的一个镜头,并在成片中保留下来,我很高兴他们合作的这么好,摄制组会告诉演员们如何通过一些细节来让镜头更加真实可信。


最喜欢的是哪个镜头?


S: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火龙卷,我觉得效果很棒,当然还有那个数英里宽的超大型龙卷风、风暴眼之类的东西,把全片引向高潮,我觉得那些镜头抓住了风暴的规模和魄力,因为拍一部从头到尾都是龙卷风的电影,如何打造高潮是个问题,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成功了,我们采用写实的手法,让观众在最后仍能看到震撼眼球的奇观,把高潮和影片其他部分区别开来。


如何平衡写实元素和戏剧元素?


S:我们的摄像机总能在最完美的时间抓取最完美的画面,这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太可能的。有些人可能会说12小时内连续出现这么多龙卷风有些夸张,但这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根据历史记载,曾经有过在24小时内连续出现7次龙卷风的记录,所以这并非前所未闻,只是非常罕见。


你的选片准则是什么?


S:我喜欢在片中打造具有陌生感的世界,不管是龙卷风,还是像《死神来了5》里面接连不断的灾难,或是一些完全与众不同的东西,对我来说电影就是借助声影技术讲述有趣角色故事的手段,如果你能把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就能打造出奇观,这部影片应该去电影院感受,你可以在youtube或是便携设备上看电影,但这样会失去那种震撼,那种小时候去电影中看大片的震撼,我喜欢这些元素,有没有很多视觉特效并不重要,剧本才是驱动力,但与此同时,类似的元素可以增强你的影院观影体验。

 


 

  《不惧风暴》观影报告


一部中规中矩的灾难片而已


虽然前文里表明《不惧风暴》导演史蒂文·奎里无法忍受一帮人对着绿幕演戏,进而让演员在实拍时吃了不少苦头,而作为本片的绝对主角——龙卷风,其毁天灭地的效果也不差,但总体而言,这部灾难片还是中规中矩。9月10日,记者作为首批观众置身“风暴之中”,并做出鉴定报告。


视觉特效:龙卷风你赢了


作为《不惧风暴》的最大卖点,前后呼啸而来的几大龙卷风在吸引眼球这方面做得不错,用一个不太霸气的比喻,看过榨汁机里的水果吗?在脑海里把这种粉身碎骨的感觉放大N倍,置身龙卷风之中的房子、高压线、汽车、行人、树木自然就变成不幸的“果渣”了。尤其是导演提到的“火龙卷”以及剧情高潮时出现的“龙卷风王”,成功从平庸的剧情中跳脱出来,成为特效镜头的两个亮点。正如片中主人公所说:“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龙卷风。”现场观众表示认同:“我看过这么多灾难片,这的确也是我看过的最大龙卷风。”


不过也有部分人提出:“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拍写实的龙卷风题材?”而这点也是异议所在。《不惧风暴》中的龙卷风就是观众认知的龙卷风的样子,威力巨大地卷走一起,它不会有《变形金刚》贴身肉搏的刺激,也没有超级英雄们满怀心理创伤拯救世界而后自愈的复杂过程,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没有感情、不会交流的“自然灾害”,不少观众看过也并不觉新奇。而由于电影看点几乎全部集中在龙卷风,所以导演试图制造临场感的伪纪录片形式也变得没什么意义。


剧情风格:平庸的美式英雄主义


抛开特效,有一种说法是,灾难片的好坏其实更取决于那些“非灾难”的环节,即故事讲得好不好看。很不幸的是,大部分灾难片导演都抱着侥幸心理,把观众当成“只要爽就可以了”的木头,反正打安全牌就可以了,即使有家庭矛盾、亲人离散,最后大团结、大和解就好了。《不惧风暴》显然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史蒂文·奎里口口声声说:“技术不能抢去故事的风头,而只是一种辅助电影制作的工具”。


《不惧风暴》里有几组小人物,有的耍宝,有的自私,有的理智,有的悲催,最终当大灾来临,亲情、友情、团结成为主角,美式英雄主义闪闪发光。而作为主线的父子一家故事平平、爱情戏并没有出现在男女主角身上让女观众失望、最美女配角原来只是纯酱油……说到底,很多可以展开的线索并没有得到利用,使得剧情平淡如水,只有逃荒时的混乱。


演员表演:糟蹋了“索林·橡木盾”一张帅脸


在演员表演方面,在大部分人都知道要卖颜卖肉卖狗血的时代,《不惧风暴》却充分体现了一个技术宅的创作团队是如何不关心芸芸众生感受的。该片卡司阵容不算强大,看点集中在“索林·橡木盾”的扮演者理查德·阿米蒂奇和《越狱》女主角莎拉·韦恩·卡丽丝身上,但由于没有代入感的剧情,令两位演员的表演也变得缺乏灵魂。


理查德·阿米蒂奇是在龙卷风中拯救学生、拯救儿子的父亲,当然,如果你把他看成一位尽职尽责的救灾队员也可以,因为这位父亲表达的感情太“内敛”了。而莎拉作为一名研究龙卷风的专家,其科学工作者的气质也仅仅将一位气象专家演绎得“合适”而已。片中只有两位视频爱好者稍有存在感,因为他们疯狂并且极不理智地追着龙卷风跑,只为拍到画面、感受刺激,导致剧终时被观众骂:“那两个傻X没死让我很生气。”

TAGS: 不惧风暴
返回列表

上一篇: 《黄金时代》曝“萧红”特辑 许鞍华3年前就相中汤唯

下一篇: 赵宝刚:"电影不成功回去拍电视剧" 孙红雷桂纶镁亮相《触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