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
继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引热议之后,又一部新疆题材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上映,2025年5月7日起,人民院线联盟影城专线放映,再次让观众领略到新疆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干部群众的真诚与热情。如果说《我的阿勒泰》将大美新疆呈现为现代人的“诗与远方”的话,那么《地上的云朵》则是由内在视角记录真实的土地与人的“生活史诗”,两部作品均是对新疆的立体叙述与时代表达。
5月7日,纪录影片《地上的云朵》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影片以极致的真实美学,将镜头对准艾尔肯和赵强两个普通棉农家庭,在新疆阿瓦提县广袤的棉田中,长达数月的沉浸式拍摄,摒弃所有解说,无采访,甚至几乎没有被拍摄者正面镜头的画面,呈现了一幅以“地上的云朵”棉花的种收为线索,以此连带出朴实而深厚家庭情感的新疆棉农生活图景。
记录片强化了真实感,没有采用任何明显的采访手段,尽量减少摄影机记录行为对常态生活的干预和影响。镜头也隐藏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比如家里、院落里、地里,还有婚礼、家宴、市场等外部空间,尽可能捕捉记录对象自然而然的现场反应,以真实的细节来赋予作品立体丰富的质感。
真实记录的关键,在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表现社会,形成一种整体的真实观。作品里既有观众所熟悉的“舌尖上的新疆”,让观众看到艾尔肯家制作传统食品馕的细致过程,看到新疆烤肉的新鲜出炉;也有新疆人独特的生活场景,让观众了解了他们在婚礼、家宴上载歌载舞、自然松弛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看到多民族文化在新疆的自然交融。其中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艾尔肯一家在棉花地劳动时接力唱歌,既唱传统的新疆民歌,也唱当代的流行歌曲,这既体现了老一代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彰显了新一代对未来的憧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在音乐的旋律中得到充分表达。而赵强一家的劳动生活和市场交易过程,以及他们与不同民族劳动者的劳动致富经历,也将当地多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依存的现实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虽然影片这种自然主义的创作倾向,多少影响到了对事件的完整性呈现和典型性强化,但也体现了一种更加难得的细节真实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影片以两家人完成采摘后播种新一季棉花作为结束,这似乎是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循环往复的象征,也是影片对非戏剧化、非虚构化美学的再度强化。特别是当赵强手牵着儿子,在那片“希望的田野”上走向远方的时候说:“牵着手,一直往前走,我们就能走到太阳面前。”这段话是对新疆各族普通劳动者向往美好生活的诗意表达。云朵与大地、现实与梦想就这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地上的云朵》中从容展开的新疆棉场景、新疆人群像和新疆面貌,实现了一种和谐真诚的传播沟通,相信它能够为国内外观众带来一种新的感知,并对大美新疆形成一种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