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兴院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影资讯 > 正文内容

电影资讯

两部“爸爸”闹春节 盘点那些“相爱相杀”的电影

2015-02-12 热度:1086

有些电影从一出生,就注定和另外一部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彼此“相爱相杀”。比如《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上映日期相同,主创团队关系微妙,宣传节奏也几乎一致。在这个大片厮杀惨烈的春节档期,他们会获得共赢,还是沦为陪跑的“炮灰”?“相爱相杀”的情况,在电影市场中并不少见,《小时代》与《后会无期》、“喜羊羊”与“熊出没”系列电影,《笔仙》与《笔仙惊魂》等等都是如此,我们将为您详细解读“冤家路窄”背后的精彩故事。


《爸爸去哪儿2》VS《爸爸的假期》:两个“爸爸”闹春节


2月10日,《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这两部和“爸爸”有关的电影,选在了同一天召开首映发布会,这几乎毫无意外。从这两部电影展开宣传攻势时,记者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仿佛像约好了一样,只要一部“爸爸”发布了新的宣传物料,另外一部“爸爸”也会在同一天发布新消息。


两部“爸爸”电影的宣传攻势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圣诞海报、萌娃特辑、各种剧照轮番袭来,谁也不肯落后一步。仔细看看,连两部电影最主打的小明星,Angela王诗龄和“姐姐”曹华恩都有几分相似,都是肉乎乎圆滚滚、童言无忌、呆萌可爱的小姑娘。


Angela王诗龄和“姐姐”曹华恩


两部“爸爸”闹春节,回顾他们“相爱相杀”的细节,真是颇为有趣。


相爱:


1.两部“爸爸”本是同根生。无论是《爸爸去哪儿2》,还是《爸爸的假期》,都在消费“爸爸去哪儿”这个热播节目带来的品牌效应,去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春节档期大卖7个亿票房,两部“爸爸”都想复制这个经典案例。


2.最大的卖点都是“合家欢”与“萌娃”。去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探索出“合家欢”市场的巨大空间,“萌娃”让家长和孩子们都看得开心不已,符合春节期间欢乐祥和的气氛。今年两部“爸爸”同样主打合家欢市场,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努力“卖萌”,充分挖掘“萌娃”们的市场价值。


3.都比《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有进步。《爸爸去哪儿2》导演谢涤葵曾经表示,“该片虽然只花了5天时间在斐济拍摄,但筹备和后期也花了数月,监制还拉上了黄磊,因此单纯比较拍摄时间‘没有意义’。”《爸爸的假期》导演王岳伦表示,“该片花费60天时间拍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剧情的故事片。”


4.都在国外选景。14年《爸爸去哪儿》因为筹备时间紧张,选在了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拍摄。今年《爸爸的假期》选择远赴韩国,上演“韩囧”趣事,《爸爸去哪儿2》则承包了岛国斐济,演绎碧海蓝天的风情。在异国选景,会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的新鲜感,两部“爸爸”在这方面的考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杀:


1.观众重合,档期重合,一山能容二虎?不得不承认,《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的观众群体是有重合的,有不少人既喜欢第一季节目中的Angela、Kimi,也喜欢第二季节目中的姐姐、杨阳洋。试想,如果观众不是某位爸爸或萌娃的“脑残粉”,只是希望扶老携幼看部其乐融融的“合家欢”电影,会不会赶上那部就看哪部呢?


2.宣传节奏高度一致,堪称“贴身肉搏”。在常规宣传营销层面,两部“爸爸”都做得蛮努力,堪称“贴身肉搏”。而在影片上映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谁能打出有特色的差异牌,将是最大的挑战。


3.一个主打真人秀,一个主打故事片。国影集团总经理高军分析:如果是一部热门综艺节目的衍生电影,那么电影越贴近综艺节目,对票房就越有利。相比之下,《爸爸去哪儿2》更接近综艺节目,又是原版制作人马,容易“继承”去年成功的先天优势。不过,电影业界最近对这种“综艺电影”的搅局行为,也有不少探讨。而《爸爸的假期》比较接近电影本体,是更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影片。这时候两部“爸爸”,就要比拼谁的营销更精准,排片更多,上座率更高了。


4.博纳力推《爸爸的假期》,湖南卫视力挺《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被发行方博纳影业寄予厚望,由于主演Angela还参与了该公司另一部春节档电影《澳门风云2》,博纳甚至计划联合各大售票平台,推出横跨两部电影的“Angela套票”。湖南卫视作为《爸爸去哪儿2》的“娘家”,不予余力地引流电视观众走进影院,回顾14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成功,也和湖南卫视的“全台打通”,全方位推广有很大关系。


《爸爸去哪儿2》“姐姐”曹华恩。


《爸爸去哪儿2》导演谢涤葵在电影首映礼上表示,“2月12日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大家又能看到孩子和爸爸们,紧接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节目也将在湖南卫视重播,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快乐大本营》星爸萌娃辣妈齐聚,2月15日全国将开设1000场“小情人节”点映活动。接下来微博红包、微信红包,华人春晚、《天天向上》……总之一直到春节,观众几乎天天都能看到《爸爸去哪儿2》的星爸萌娃。”


在高军看来,由于14年《爸爸去哪儿》以七亿票房一路飘红,引发今年同一题材的电影“撞车”,确实会给观众一些“过度消费”的感觉。出于对市场均衡发展的考虑,两部电影最好应该相隔一段时间上映。但问题是,谁都不愿意落在后面上映,谁落在后面就会被淹没。


那么,同档期有可能存在两部内容类似、受众类似电影,票房都会大卖吗?高军认为,目前还没有成功案例。他对记者分析,今年春节档期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火爆”,电影市场一定会非常火爆,甚至超过去年春节档期。第二是“惨烈”,七八个集团军都来竞争,不可能每部都大卖。第三是“无奈”,影院经理排片时很无奈,无法取舍,有点“消化不良”。


博纳影业发行公司总经理刘歌认为,这两部“爸爸”,只会“相爱”,不会“相杀”。“春节档期的狭窄性,让两部电影紧密地挨在一起,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粉丝。《爸爸的假期》这次拍摄了足足有60天,导演王岳伦是按照标准电影的制作流程拍摄的。《爸爸的假期》不仅是合家欢电影,它也有主流电影的感觉,几位帅爸的‘男神范儿’,类似‘韩囧’的喜剧情节也会吸引一部分观众。”刘歌说。


说到“同台打擂”,博纳影业自家的两部《澳门风云2》和《爸爸的假期》也会同时在春节上映。刘歌对记者表示,“这恰恰说明了春节期间电影的多样性。虽然两部都是适合“全家总动员”的电影,但适合的观众群体不同,可以形成互补。观众的观影频次会继续上升,一个家庭在春节期间去两三部电影,并非不可能。”


国龙联盟新媒体部总经理张志远认为:“两部‘爸爸’电影,一个是故事片,一个是综艺电影,观众会有自己的分辨力,做出判断和选择。在春节期间大家都回家过年,电影市场是三四线城市的天下,此时也最适合“合家欢”电影。市场出现两部“爸爸”是件好事,它们会一起做大“爸爸”的品牌。”张志远最近做了个调查,“如果让你的孩子尽情欢乐两个小时,你愿意付出多少钱?”,结果是“多少钱都愿意”,更不用说是几张电影票了。看来,“合家欢”电影的市场前景确实很广阔。




《小时代3》VS《后会无期》 看似“相杀” 实则“相爱”


2014年暑期,最热门的两部电影就是《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了。导演郭敬明和韩寒同为电影圈的新人,但从当年的“新概念”大赛开始,两个人的名字就被大家拿来比较,可谓是“相爱相杀”十几年。他们的电影作品《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也上演了一出看似“相杀”,实则“相爱”的曲折故事。


相杀:


1.档期:仅相差一周


《小时代》1、2两部接连在13年暑期档上映,拿下近8亿票房。13年12月,《小时代3》如期开机,早在14年2月份,郭敬明就宣布《小时代3》定档7月17日,提前锁定暑期档。但14年2月开机的《后会无期》拼命追赶,在5月底宣布档期选在7月24日,与《小时代3》仅仅相隔一个星期。这一招确实“干得漂亮”,对于网友来说,有什么比“韩寒、郭敬明大战暑期档”更喜闻乐见的话题呢?


2.话题:“产品经理”郭敬明 VS“国民岳父”韩寒


韩寒变身“国民岳父”。


由于郭敬明和韩寒的粉丝以80后,90后为主,两人又都是拥有千万粉丝的“微博大号”,那么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营销,也成为两部电影的“兵家必争之地”。


郭敬明擅长物料精准投放。他不仅是《小时代》的编剧、导演,更像是最近流行的“电影产品经理”。关于《小时代》后期宣发的物料、宣传节奏、网络话题都由他来掌控,每一次演员、海报、预告片的发布都有“真材实料”,紧密围绕影片卖点,做到精准投放。他还经常在微博上和演员、粉丝互动,一次次打破微博转发纪录。


相比之下,韩寒的微博营销更注重个人品牌,在电影宣传期间,韩寒多次晒出女儿小野的萌照,再和网友们逗逗贫嘴,自黑功力堪比段子手,结果炒热了自己“国民岳父”的头衔,也引来不少“女婿”走进电影院捧场。


总体来说,两人在网络上都拥有一大批粉丝,并维持着微妙的“互黑”默契,不过在电影宣传期间,“和韩寒比身高”的话题也曾惹怒了郭敬明。《小时代》的官博就公开炮轰《后会无期》在宣传时涉及对郭敬明的人身攻击,并直言“身高影响不了票房”。《后会无期》方面则表示从来没有通过任何渠道做过这样的事,最终解释为这是某售票平台自发组织的趣味答题活动,在这道“韩寒比小明高多少”的选择题旁边,还附上郭韩站在一起形成身高差的漫画像,该平台后来也对此进行了修改。


3.主题曲:《时间煮雨》PK《平凡之路》


《平凡之路》VS《时间煮雨》


在去年夏天,“郭韩大战”从文坛到影坛一路延续到了乐坛。两部电影的主题曲大战,也是打得相当激烈。《小时代3》推出的主题曲包括:蔡依林的《万花瞳》、小清新乐队苏打绿的《微光》、超女周笔畅的《别忘了》、前EXO队长吴亦凡的《时间煮雨》以及主演陈学冬的《不再见》,五首不同风格的插曲,足以收服不少粉丝。


《后会无期》则大走“文艺范儿”,发布的三首电影歌曲包括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合唱“洗脑神曲”的《东极岛之歌》、邓紫棋的《后会无期》,还有朴树的十年回归之作《平凡之路》。据了解,韩寒在微博上放出朴树的《平凡之路》后,仅仅用了7小时便打破了汪峰《生来彷徨》创造的9小时百万试听的记录,首播12小时后,网络讨论量已超过1.3亿次,更有媒体与网友将首播当天称为“朴树日”,而当天正是《小时代3》上映的前一天。韩寒团队在《小时代3》上映前一天“放大招”,可以说将这种“相爱相杀”的复杂感情,演绎到了极致。


相爱:


票房:《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平分秋色


《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档期相差一个礼拜,观众群体也有所差别,可以说郭敬明的粉丝和韩寒的粉丝,是“互相鄙视”的两拨年轻人,并不重叠。因此,两部电影都有机会发酵票房,最终《后会无期》获得6.3亿票房,《小时代3》获得5.2亿票房,虽然不敌《后会无期》,但已经是《小时代》系列的最好成绩,两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平分秋色,也都闯入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榜的前十位,其实是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双赢”局面。




“熊出没”VS“喜羊羊” 后起之秀的逆袭


“喜羊羊”与“熊出没”系列电影,都是国产动画的代表品牌,拥有广泛的电视动画片受众基础,目标观众高度一致,电影上映的档期也都选在寒假,可谓是“相爱相杀”的又一个典型案例。从2014年开始,两部“熊出没”电影成功逆袭,票房成绩都超过2亿人民币,而十年的“喜羊羊”则步履蹒跚,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落寞的身影。


品牌: “喜羊羊”的动画品牌曾辉煌一时,但历经十年已逐渐老化,不再是孩子们的首选。2009年第一部电影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获得了1亿元的票房成绩,刷新了当时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此后,每年的春节档期都会有一部“喜羊羊”电影版上映,当时不少小观众第一次走进影院,都是因为“喜羊羊”。


2012年之后,“喜羊羊”大电影票房已触及天花板,最近三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票房1.25亿元,2014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票房仅8500万元,比品牌鼎盛时期缩水近一半。15年在寒假期间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截止2月11日累计票房5350万,几乎很难超越上部的成绩。


《喜羊羊与灰太狼》让国产动画电影进入1.0时代,因为它迈入了亿元票房的俱乐部;《熊出没》则是2.0时代,最根本的在于内容、创意、制作上的胜出。《熊出没》是一部当年集电视收视率、网络点播率、儿童畅销图书三个冠军于一体的国产动画。据了解,“‘熊出没’的品牌从无到有,只花了一年半时间,‘喜羊羊’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才取得现在的成绩。”2014年,“熊出没”的第一部大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票房达到2.48亿,成为新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截至2015年2月11日,第二部《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票房累计2.1亿。


《熊出没2》甚至有了朦胧的感情戏。


故事:《喜羊羊7》将焦点汇聚在喜羊羊和懒羊羊之间的友谊上,羊兄弟之间产生了不小嫌隙,一度反目成仇;影片中还加入了狼羊互换灵魂等剧情片元素,故事情节有所创新,但突破不大。


《熊出没》在电视荧屏阶段就已经将目标受众扩大到成人。电影中熊大熊二为保护白熊山的山神——雪熊,与反派展开激烈争斗。原本懦弱的熊二经历狂风暴雪、火山迸溅的考验,在冒险传奇之旅中愈战愈勇,最终拯救整个白熊山。在《熊出没2》中,“熊二”甚至有了朦胧的“感情戏”,影片倡导的爱、和平、环保这些话题,也能够在不同年龄段引发共鸣。


技术:《熊出没2》在技术上走的也是好莱坞动画大片的路子,在目前的国产动画市场上,3D效果已经有了不少突破。影片上映后,不少观众表示《熊出没2》画面比第一部更加细腻,连白熊的毛皮纹理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记者在观影过程中也发现,电影甚至有一个镜头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致敬,当色彩斑斓的荧光鱼“飞出”银幕时,在场的不少小朋友都伸手去“抓鱼”,令人印象深刻。《喜羊羊6》也曾打出过3D概念,但由于口碑不佳,成本又增加,《喜羊羊7》已经回归2D版本。




《笔仙》VS《笔仙惊魂》 “寄生营销”案闹上法庭


在《京城81号》上映之前,国内观众唯一有印象的国产恐怖片大概就是“笔仙”系列电影了,但是《笔仙》、《笔仙惊魂》,这两部电影简直让人“傻傻分不清楚”。题材类似,片名相似,海报相似,导致很少有观众能分清到底谁是“李逵”,谁是“李鬼”,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买错了票。


两部“笔仙”也闹上了法庭。2014年6月,历时3年的“真假笔仙”之争画上句号: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笔仙3》片方胜诉,判决《笔仙惊魂3》片方因“不正当竞争”,赔款50万元并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笔仙》是韩国导演安兵基进军中国的首部作品,2012年5月,投资1500万元的《笔仙》对外首度公布定档暑期7月。但一部名为《笔仙惊魂》的电影意外杀到,比《笔仙》的档期提前一月公映。《笔仙惊魂》在营销策略上也有意与《笔仙》进行捆绑,由此被称为“寄生营销”。最终《笔仙》票房破6200万元,成为当年国产惊悚片票房之冠,而投资为200万元的《笔仙惊魂》也获得2300万元票房。


2014年年初,安兵基执导,江一燕、董子健主演的《笔仙3》定档7月4日公映,但“笔仙惊魂”在“第2部缺席”的情况下直接开拍第3部,抢在4月4日上映《笔仙惊魂3》,影片宣传上也有意与《笔仙3》混为一谈,最终《笔仙惊魂3》拿下3200万元票房。


2014年5月5日,《笔仙3》出品方将《笔仙惊魂3》出品方告上法庭,最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笔仙惊魂3》出品方在相关媒体上发表公开声明,澄清事实,消除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出品方造成的影响。同时赔偿《笔仙3》片方经济损失50万元。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因不正当竞争方式“寄生营销”而被判决的案例。


《笔仙惊魂3》为寄生营销,连第二部都不拍,直接开拍第三部,这样的做法也是让人“醉了”。看来,良性竞争的“相爱相杀”有助市场发展,但不正当竞争的“寄生营销”,将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观众的抛弃。


《金陵十三钗》VS《龙门飞甲》:硝烟弥漫的贺岁大战


2014年年底,内地电影市场有点平淡,直到“老爷”徐克凭借《智取威虎山》力压同档期其他电影拿下8亿的票房,观众们才算有点感受到了“贺岁档”的热乎劲儿。


回忆起三年前的贺岁档,可要“热闹”多了。2011年12月,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大战徐克执导的《龙门飞甲》,上映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两部影片不但上映前的活动时间互不相让,而且最终定在12月15日同一天上映,公映时间甚至精确到了小时,这种情况几乎前所未有。


据《文汇报》当年的报道,细数两部影片此番缠斗的诸多回合,在每一个步点上,双方都配合得严丝合缝,像一部高潮迭起的大片:《金陵十三钗》出品方新画面公司老总张伟平掀起票房分成和最低票价风波,《龙门飞甲》出品方博纳总裁于冬就紧随其后宣布降价;《金陵十三钗》前脚赴洛杉矶点映,博纳后脚带《龙门飞甲》主演陈坤到美国庆祝上市一周年;这边于冬接受《财富人生》采访时控诉张伟平“三宗罪”,张伟平马上借《可凡倾听》宣布:新画面这次绝不会和博纳旗下影院合作;12月11日《龙门飞甲》安排媒体看片,《金陵十三钗》也在同时举行了首映庆典。


在最终上映时间上,两部影片也是“针尖对麦芒”似的反复修改,毫不退让。于冬近日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回忆,《龙门飞甲》被迫提前一周上映,是因为当时博纳只有14家影院,张伟平掌舵的新画面公司拒绝为这14家影院提供《金陵十三钗》的拷贝,这意味着当时博纳院线要开一个星期的天窗。


博纳的对策是把自己投资发行的《龙门飞甲》提档,“你不让我放,我自己放自己的片子,你几号上,我几号上,你16号上,我也16号上,我还比你早开两个小时。”事后,于冬忍不住后怕,如果张伟平也提前一周放映,那么《龙门飞甲》的拷贝根本出不来,“我真的要开一个礼拜天窗,我这丢人丢大发了”。于是他总结教训:博纳要自建院线。


最终,这一场针锋相对的恶斗打成了平手,结果是《龙门飞甲》收获5.3亿票房,《金陵十三钗》取得5.9亿票房,虽然不如预期,但也是张艺谋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成绩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两片不这样针锋相对的争斗,可能票房成绩都会更好。自从张艺谋张伟平“二张”分手后,张伟平似乎许久没有大动作,这样“相爱相杀”的画面怕是难再见到了。


时间走到了2015年,又有两场“相爱相杀”的大戏即将上演。因为对热门IP的争抢日趋激烈,由同一部网络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也会出现,最为典型的便是两个版本的《鬼吹灯》和两个版本的《何以笙箫默》。


《何以笙箫默》由于乐视影业购买了电影版权三年而未拍摄,原作者顾漫在原协议约定版权到期后将电影版权又卖给了光线影业。《鬼吹灯》系列前四部版权由中影获得,后四部由万达影视获得,于是有了中影版《鬼吹灯》和万达版《寻龙诀》。中影版名为《吹灯传说之精绝古城》由陆川担任导演,姚晨、赵又廷主演。《寻龙诀》则联合了万达、光线、华谊三大民营电影公司,由乌尔善担任导演,陈坤、黄渤、舒淇、Angela Baby担任主演,早早地定档2015年12月18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看来,“相爱相杀”的银幕大戏,还会继续演下去。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失孤》发布主题曲MV 刘德华深情演绎《回家的路》 将登春晚舞台

下一篇: 《天将雄师》曝导演访谈视频 李仁港:军战场面要看IMAX3D版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