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兴院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影市场 > 正文内容

电影市场

DMG董事长肖文阁:中国电影产业的钢铁侠

2013-05-13 热度:3403

“长江后浪推前浪”,用这句格言形容中国2013年的电影产业再形象不过了。《泰囧》票房超10亿元的记录余温犹在,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又创造了7天票房超3亿元的纪录。


但在好莱坞的钜制大片面前,中国本土电影的这些记录就像“江浪”遇上“海浪”。


2013年5月1日,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来袭。搭载五一小长假的末班车,《钢铁侠3》一上映就直接引爆中国电影市场。仅5月1日凌晨零点整的全国各大影院首场公映,就收获了2400多个午夜场,并一举斩获1250万元票房,超过《变形金刚3》,创造中国大陆午夜场历史纪录。放映首日,票房直接突破1.2亿人民币,再创中国大陆电影史上票房最快破亿记录。


如果说《泰囧》与《致青春》的非凡成功有点出乎中国电影人的预料,《钢铁侠3》的成功则似乎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因为这毕竟是迪士尼的手笔,正宗的好莱坞钜制大片,加上《钢铁侠1》和《钢铁侠2》两部经典铺路,想不成功都难。


但很多中国电影人可能没想到的是,《钢铁侠3》其实是一部中美深度合作的混血电影,中方公司正是中国电影产业异军突起的DMG.


在全球尚未走出危机,中国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大浪滔滔让很多企业家心如鹿撞。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后来者,DMG是怎么成功切入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怎么就一下子站到了迪士尼等好莱坞巨头的肩膀上?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DMG.


算准爆发点


DMG的董事长肖文阁坦陈,他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后来者,但进军这个产业,并不是因为眼红,而是源于铁三角的梦想与准备。铁三角是DMG三位联合创始人的简称,分别是董事长肖文阁、总裁吴冰和CEO丹·密茨。


肖文阁表示,小投资的影片热卖,让很多人看起来眼红,但这种非凡的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作为企业家,在真正进军新产业之前,不能拿小概率事件作为决策的基础,而是要考虑自身的战略。真要投资,也一定是谋定而后动。


对电影产业,DMG可谓深谋十几年。肖文阁说,DMG是创业时就流着电影血液的公司。他1993年创立DMG时,两位合作伙伴都是狂热的电影爱好者。


DMG总裁吴冰是中国早期的花样滑冰与体操冠军,不仅是一位体育奇才,而且有着丰富的电影从业经历。曾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拍摄过多部动作电影。


丹·密茨更不用说,本身就是美国人,从小就在好莱坞长大,学的也是导演专业,心里一直装着大导演梦。

 

尽管铁三角对中国电影情有独钟,但创业初期,他们一直坚持做旁观者。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电影早期的市场空间有限,而且还有审查制度带来的政策风险,三人约定:宁可不做中国电影的先锋,也坚决不做中国电影的先烈。简单说,时机成熟之前绝不出手。


不能拍电影,就先拍广告积攒实力,等待时机。十几年来,铁三角从小客户做起,倾情投入。用吴冰的话说,哪怕一个小广告片,也当成好莱坞大片拍,一个小客户也当成大客户维护,DMG在广告界迅速崭露头角。


十几年来,DMG不仅在历届国内外广告节上屡获殊荣,包括美国Summit广告大奖、嘎纳广告金奖及伦敦国际广告奖提名等,而且客户群也不断壮大,从嘉陵摩托发展到一汽大众、耐克、NBA、中国移动[微博]、民生银行(10.41,0.06,0.58%)等顶级客户。


如今,DMG的业务已经扩展到客户品牌推广所涉及的策划、代理、公关等全产业链,仅创意员工就数百人,成为中国广告业的骄子。


与此同时,铁三角一直在等待中国电影产业的爆发点。2009年,他们发现这个爆发点到了!


为什么是2009年?


当笔者提出这个问题时,肖文阁与吴冰同时做了一个五指张开的手势。据吴冰解释,这一年,中国电影院达到了5000块放映屏幕。


5000块放映屏幕对中国电影市场意味着什么?据业内人士透露,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方面,放映屏幕数达到5000块,意味着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就像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一样,这是消费者增加文化娱乐需求,尤其是观影需求的重要标志。


另一方面,在踏入电影产业之前,DMG是国内广告业的大佬,已经替多家客户做过电影广告植入。就像户外广告牌的价值与人流量密切相关一样,DMG很清楚,5000块放映屏幕是客户认可电影植入的一个重要依据。


仅此还不够,DMG还同时观察到,2009年,中国在电影审查的制度出现松动,尤其是政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脚步声越来越响。


找准创新点


要进军一个新产业,仅仅算准爆发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足准备工作,尤其是找准登陆点。


据肖文阁介绍,在2009年正式进军中国电影产业之前,DMG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在美国成立分公司,以及收购好莱坞的剧本公司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用吴冰的话说,DMG在正式拍电影之前,已经在电影产业链上布下多枚棋子。


在算准2009年出手后,他们2008年就开始寻找登陆点,中影集团筹拍的《建国大业》成为首选。肖文阁与韩三平早有交情,但当肖文阁提出要成为《建国大业》的投资方时,韩三平颇为犹豫。作为一个无数明星“义演”的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赚钱易如反掌,投资者打破头,凭什么分给DMG一杯羹?

 

当肖文阁说明DMG的特长后,韩三平当即拍板,请DMG加盟。因为DMG不是来分钱,而是来帮着赚钱的,而且是中国电影产业一直想学好莱坞,却始终没有学来的赚钱模式——在电影中不露声色、恰到好处的广告植入。


通过《建国大业》,DMG不仅让中影集团见识了电影广告植入等一系列新手法,肖文阁本人也被韩三平“钦定”为何应钦的扮演者,与众明星一起闪耀了一把。


借《建国大业》的大船成功登陆后,2010年,DMG决定按照好莱坞的模式,全套来一遍:从剧本设计、前期推广、话题营销、首映礼到后续开发等,看DMG到底有没有可能把中国电影的商业模式“正”过来。


什么叫“正”过来?据业内人士透露,好莱坞最成功的商业影片,票房只占其总收入的30%,票房外的价值链占到70%,被称为三七结构,而多年来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却一直占到电影收入的90%.


DMG选择的实验片是热销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版,结果大获成功,最终票房收入超过1.3亿元。


但如前文所述,票房并非DMG衡量《杜拉拉升职记》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在肖文阁看来,这部影片真正成功的是,在上映之前,DMG就已经通过广告植入收回成本,后续的票房收入、网络版权、衍生品收入等都变成了利润,成功实现了DMG“正”中国电影模式的预期目标。


电影植入的概念这么简单,为什么中国公司一直学不来?肖文阁表示,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学,电影广告植入就很典型,说起来只需要转变一下理念,但做起来有两个难度,一是客户不认可,二是观众不买账。这使得电影植入就像一个精确度极高的天平一样,很难掌握两者的平衡。


肖文阁说,电影与广告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电影需要观众主动花钱去看。尤其是在今天的全媒体时代,面对高智商的观影人群,一旦他们看出广告植入的痕迹,麻烦就大了。从这一点上看,票房是广告植入是否真正成功的试金石。


《杜拉拉升职记》不仅让DMG获得了票房内外的双丰收,还赢得了“最佳电影植入广告”、“最佳创新营销案例”和“最具投资潜力新晋企业”等一系列奖项,技惊四座。有评论认为,就像3D技术把电影分为“《阿凡达》前”与“《阿凡达》后”一样,中国电影的商业模式从此分为“《杜拉拉》前”和“《杜拉拉》后”。


走向制高点


几年来,DMG在电影产业不断发力,除了《建国大业》、《杜拉拉升职记》、《建党伟业》等知名影片,DMG还拍摄或投资了《夏日乐悠悠》、《影子爱人》、《我知女人心》等多部影片。


同时,凭借丹?密茨与DMG深厚的好莱坞资源,DMG还代理了美国多部大片,包括《神秘代码》、《暮光之城》、《整编特工》、《生化危机:战神再生》、《赤焰战场》等。但由于中国政府对进口影片有数量限制,DMG很清楚,代理这条线的延伸空间不大。


在电影产业,最大的空间在哪里?当然是好莱坞大片!但DMG作为一家如此年轻的电影公司,有能力拍摄一部好莱坞大片吗?

 

凭着《杜拉拉》带来的信心和在美国多年的准备,铁三角决定试一试,看看DMG有没有可能拍摄一部分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代表中国电影向全球电影的制高点冲锋一下。


不可否认,这是一次冒险!


DMG是一家战略谨慎的公司,经过八年准备,才进军电影产业,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对此,吴冰解释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准备充分:DMG与很多中国电影公司不同,一开始就是中美混血,DMG的美国分公司早已打通电影拍摄的上下游资源;二是DMG的个性。吴冰和肖文阁都表示,DMG有一个企业文化,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既然决定了进军电影产业,DMG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在《钢铁侠3》之前,DMG已经通过《Looper》(中文名:环形使者)与好莱坞有过深度合作。《环形使者》完全采用好莱坞的模式在美国拍摄,为体现DMG的中国血统,影片特别安排在中国多处取景,并邀请中国演员许晴加盟。2012年9月底,《环形使者》在全球公映,大获成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对中美电影深度合作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肖文阁心里很清楚,DMG几年来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出奇成功,除了脚踏中美两国的“地利”和铁三角的“人和”,还离不开“天时”。即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光伏、金融等诸多产业受到严重打击,不同产业的投资冷热度急剧变化。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军,是这轮经济环境变化的受益者,在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文化创意产业上升为国策,与“天时”之变关系很大。


铁三角意识到,当企业的圆越画越大,业务半径越来越长,身处圆心的企业家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半径的尽头和接壤的无人区。在宏观环境变化日趋复杂和多变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宏观经济走势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比单个产业的前景判断更为复杂。


为此,即使业务如此繁忙,肖文阁依然决定放慢向中国电影无人区突进的步伐,留出时间为自己充电,到经济学大师云集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去读一读书,听一听课。肖文阁笑着对记者说,不要叫我肖总,我现在是北大国际(BiMBA)的一名学生。


肖文阁说,他2013年主要忙两件事,一个《钢铁侠》的上映安排,另一个是北大的学习。他希望自己能用好在北大的时光,跟林毅夫、周其仁、姚洋等经济学大师取点研判中国经济走势的真经,使自己看得更宽更远一些,争取DMG下一个重大产业选择也能像2009年进军电影产业一样,踩着鼓点入场。

TAGS: 钢铁侠3
返回列表

上一篇: 电影票房5亿成新界线:好时代还坏时代?

下一篇: 电影专资20年收费30亿 巨额资金流向成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