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兴院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影市场 > 正文内容

电影市场

华语电影新变局 粉丝小说攻占大银幕

2013-04-27 热度:969

 

《致青春》海报

 

某位知名网络作家曾云:“中国剧本必须向文学求救,任何脱离文学本身的剧本都将如其最终拍摄出来的作品一样,成为过眼烟云。”于是,人气小说成为华语电影最强有力的故事基础,同时也买一赠一地将其本身庞大的读者群打包赠送。而无论是青春、网络、还是玄幻小说,但凡人气畅销作品皆拥有死忠拥趸。这些作品也都曾在文学的浩瀚海洋里激起过吊诡的、惊人的浪花,但它们却又如过眼烟云很难留驻文学史,在这里,我们统一将它们成为“粉丝文学”。当然,“粉丝文学”并非一个贬义词,归根结底,它的畅销及成功无非是迎合了大众心理,与社会需求形成了共振。

 

粉丝文学因其保险的故事及受众基础,自然也成为华语电影“必争之地”。赵薇用执导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宣布与粉丝文学亲密接触,人气作家郭敬明将他风靡万千青少年的小说《小时代》搬上大银幕,畅销玄幻小说《鬼吹灯》花落《画皮Ⅱ》导演乌尔善,种种迹象表明将人气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娱乐节目”,既为小说制造更高的人气,同时托小说众多粉丝的福,也为影视作品创造了最有力的宣传途径。

 

随着影视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我们越来越需要像《暮光之城》、《饥饿游戏》系列之类根据粉丝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它们凭借强大的群众基础占得先机,也成为影视时尚的风向标。

 

从宫斗到奇幻穿越,从《失恋33天》到《致青春》《小时代》,每一部粉丝文学都有望或已经成为大银幕上、小荧屏里的一个焦点,它们被集体首肯也好,引发激烈争论也罢,都是被赋予了时代感并具备竞争实力的一种表现。所以当中国的粉丝文学与影视牵起手的时候,在好莱坞早已发展了N久的“暮色”之光终于照到了东方。从百转千回的文字到声色犬马的光影制作,接下来的多起大银幕潮流,或许都离不开“粉丝文学电影”的牵绊。

 

——霸占小荧屏——

在这个追求接地气兼“玛丽苏”(注:指过度理想化的,行为模式老套的小说人物)泛滥成灾的时代,网络小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快餐文化”的主流市场,力求轻松阅读的网民们纷纷沦陷于宫斗、穿越、都市言情之类流行元素之中无可自拔。

 

凭借如此强大的粉丝基础,各大影视文化公司纷纷相中这个平台,于是原本便在网络世界里叱咤风云的《后宫。甄嬛传》在连载声势长红的情况下,2011年被搬上小荧屏之后彻底红遍中国,创下1.87%的全国最高收视,在台湾的收视率甚至破了2%。桐华的著名清穿小说《步步惊心》自2011年首播之后收视亦节节攀升,湖南卫视三天平均收视份额近7%。同样的,根据唐欣恬的连载网络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改编的电视剧《裸婚时代》也是在2011年异军突起,小说的人气被迅速转换为强大的收视率,引爆小荧屏。

 

小荧屏长期被粉丝文学霸占

高收视使得电视人欲将“宫斗”进行到底,慕容湮儿的同名畅销小说《倾世皇妃》成为林心如工作室推出的首部古装大剧,一再掀起收视热潮;根据瞬间倾城著名宫斗小说《未央 沉浮》改编的汉室后宫剧《美人心计》收视率曾一度高达9.3;《步步惊心》续集亦趁势推出,意欲再分一杯羹。除此之外,还有本就具备强大粉丝基础的“名著”,如金庸武侠小说,被频频搬上小荧屏,且每一次都成为关注焦点,收视永远在水准线之上。这些看似泛滥,但绝对是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作品,它们也许品质优劣参半,却以同等的姿态备受关注。

 

——侵袭大银幕——

如今的大银幕,由粉丝追捧而火爆的文学作品占领着半壁江山,《失恋33天》在光棍节期间成为票房黑马,居然以破3亿的神奇票房盖过了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而著名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热卖之余,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更是拿到过亿的巨额票房,令她成为第一个亿元俱乐部女导演。台湾网络写手起家的作家九把刀,于2011年将他的半自传小清新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电影化,这部纯爱电影居然在当年击败大手笔的《赛德克巴莱》,赢得4亿新台币的巨额票房,在台湾华语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三。在市场环境的刺激下,连一贯以精英水准要求自己的陈凯歌亦相中了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唯一一部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将之搬上大银幕;张艺谋亦将艾米的畅销爱情小说《山楂树之恋》电影化,成就一段纯真初恋。

 

如今赵薇亦将著名作家辛夷坞的代表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完成了低风险但极易赢得高回报的一次转型;而郭敬明亦凭借强大的粉丝基础,把《小时代》做成了电影,和九把刀一样从作家跨行成为电影编导。无数电影人都瞄准“粉丝小说”这块肥肉,于是韩寒的《一座城池》被交到了青年导演孙渤涵手里,或将演绎成银幕上的青春故事;天下霸唱风靡全国的网络奇幻小说《鬼吹灯》在影视版权几经辗转之后,终于“花落”乌尔善,有望成为《画皮Ⅱ》之后又一部瑰丽的魔幻大作。与此同时,蔡骏著名的恐怖小说《蝴蝶公墓》开机在即,女主角锁定了人气女星杨幂;而尝到改编粉丝文学甜头的九把刀,继《那些年》之后又让其早期小说《变身超人》变身电影,亦成为春季档台湾电影市场的一大亮点。

 

种种迹象证明,粉丝文学正以强健的步伐占领影视市场,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电影人——有人气的、普及率广、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很容易获得人们的共鸣,它深入人心的程度亦能随之剧增。

 

——青春文学——

1997年至1998年两年间,根据福建著名作家郁秀处女作《花季。雨季》改编的电视剧与电影分别被推到了观众面前,这部与《十六岁的花季》一样充满正能量的青春作品因此受到热捧。此后,随着郭敬明、明晓溪、饶雪漫等一批“青春文学”作家的崛起,这类文学作品几乎是八零后、九零后两批人的“成长书”,影响整整一代人的审美趋向,因此将它们影视化亦属必然趋势。

 

于是,韩寒的代表作《三重门》及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都被拿来动刀,无奈成品效果极差,成为“原著党”的吐槽目标;明晓溪的《泡沫之夏》被改编成偶像剧之后,从剧情到演员的年龄几乎处处成为“槽点”;可见,改编青春文学绝非易事,尽管它拥有大批拥趸,但不代表就能造就强大的影视声势。但此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作品的空前成功,令“青春文学”的大旗再次高高扛起。如今,正在热映的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也凭借其“残酷青春”的故事细节引得影迷产生共鸣。今后这仍是吸引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消费的一个“聚宝盆”。

TAGS: 致青春
返回列表

上一篇: IMAX Q1营收低于预期:安装量+分账均下降

下一篇: 电影票房市场保持高增速 引爆O2O争夺电影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