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
2012-2013 年,被学术界描述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水岭。从 1998 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到 2012 年十八大的召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化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发展,在新闻出版、电影电视、动漫游戏、表演艺术、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将推动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无限机遇;同时,真正实现发展目标,保证文化产业健康有序提升也面临众多挑战。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目前发展最成熟是什么产业?未来发展潜力何在?应着重推动什么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继续我们当前了解洞察、分析研究以及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鉴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课题组组织了此次"中国文化产业现状与趋势大调查"。本次调查指标涵盖中国文化产业领域 12 大行业,特别针对文化产业领域政、产、学、研各界精英,收集各自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判断与意见,为时九个月,收集问卷200余份。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希冀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国文化产业宏观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广播、电视产业与出版产业初具成熟规模
在被问及中国目前整体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是哪些时,广播、电视产业与出版产业得票较为领先,比例超过四成。这两个产业起步早,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因此被认为是目前较具成熟规模的产业。第二个阶梯为电影产业与教育培训产业。随着国人对电影观赏与教育培训需求的上升,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也在近年不断增长,但由于经验浅、规则尚未确立,产业发展仍不太成熟,有较大进步空间。
2、文化旅游产业最具发展潜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影响力都有重要影响。文化产业涵盖层面广,在未来谁最有发展潜力?谁最能代表中国形象走出国门?调查显示,文化旅游业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选择比例超过五成。一方面,它能逐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现代转化,凝聚中华文化精髓,形成现代中国新形象;另一方面,发展文化旅游业低碳、环保,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也利于民众生活环境与品质的提升。艺术品产业与电影产业分别位于第二、三位,发展前景被看好。
3、应重点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然后逐步实现均衡发展。文化旅游业继被评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后,也被认定为政府需要重点支持的产业。有接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政府需要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产业。跟随其后的是网络新媒体产业与电影产业。这两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同时要求合理规范,保持稳定的秩序,因此也需要政府出台合理政策支持其发展。
(二)现状评价
中国文化产业虽发展势头强劲,但现状究竟如何?我们所调查的文化产业各界精英如何评价当前的文化产业现状?他们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及执行满意吗?对民间整体的文化产业现状满意吗?都是此次调查希望得到的答案。
调查结果显示,在满分为 100 分的评价中,对中国政府目前的文化产业政策及执行表现打分的平均分为 59.1 分;对中国民间目前的文化产业整体表现打分的平均分为56.5。两者都未及格。
对政府表现评价若此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不够完备、细致,导致市场不规范;
2、执行力有待加强,很多政策未落到实处,配套服务也未跟上进度;
3、政府干涉过多,垄断资源,忽视市场的作用,给民间企业的发展空间太小;
4、未能给文化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对于民间文化产业整体表现得分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1、生存环境不佳,在大、中型国有企业缝隙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尤其发展艰难;
2、发展不均衡,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2、产业意识薄弱,企业规模小,商业模式不成熟,产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3、容易跟风,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示范型企业;
4、缺少创新,未能真正挖掘文化内涵。
(三)未来期许
尽管受访者对中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不尽满意,但他们对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表现了充分的信心。文化软实力将在未来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中国促进文化大繁荣的目标与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有近九成的人认为在未来五年内,文化产业的产值会实现增长,呈现绝对优势。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无论是政府的政策与执行还是民间的整体表现,都不是尽如人意,仍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相对其他产业,广播、电视产业与出版产业作为中国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发展规模。但仍只有不足五成的受访者认定其发展水平,由此可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化旅游业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中国政府可以着重扶持其发展;其次,艺术品产业、电影产业、网络新媒体产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得到政府重点支持。有不足,未来才有更多进步的空间。文化产业要真正实现成长,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找到症结所在,有的放矢。本次调查的第二部分正是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评估。
二、微观政策:完善体系与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文化产业在未来的成长,从政府角度分析,着重需要加强或改善的方面主要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和"鼓励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
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规范体系。中国文化产业在近年勃兴的同时,也在发展中遭遇不少问题,至今仍缺乏系统、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成为文化产业更深远发展的桎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是政府最需要加强。同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增强文化产业主体活力也是需要进一步贯彻与落实的。还应该注意的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健全也是受访者希望政府可以加强的。不同于文化事业的发展,金融政策将对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建立合理的投融资体系,是文化产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于中国政府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受访者中仍有约 1/4 表示全部不知道,全部知道的比例约 1/3。由此见出,政策的贯彻与落实还有待加强,好的政策只有加强执行力度才会产生效用。今后的政策制定与执行需要更接地气,才能指导产业实际。
三、文化产业困局
(一)整体环境:创意不足成最大难题
文化产业涉及"文化"、"创意"及"产业"三个面向,当被问及哪一个是当前中国推动文化产业最需要加强的面向时,有 61.02%的人选择了"创意"。可见,"创意"已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难题。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给当今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传统资源不一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品位,如何活化这些历史资源,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用"创意"使其焕发现代生机,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仍是考验。
(二)企业的两大困境:"创意"与"产业"
在中国整体欠缺创意的环境下,针对相关企业走向文化产业的困难,受访者认为"创意"与"产业"都是当前较为困难的,均有 43.22%的人选择。相对而言,企业并不乏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但缺乏深度创意;同时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牵制了产业发展的广度。对于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而言,受发展阶段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难点。企业首先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擅于经营,商业模式建立起来才能形成产业;同时,创意是企业最好的标签,突破创意瓶颈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继续努力的。"创意"与"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相关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鲜有文创领军人物或企业
由于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在"创意"与"面向"的不足,也使得现阶段尚无旗帜性的领军人物或领军企业出现。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请受访者列举在当今大陆文化产业领域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答案并不统一,得票最高的是华谊兄弟、马云和马化腾,但分别也只有 16.95%、6.78%和 5.93%的选择率,比例较低。
(四)求贤若渴:创意人才匮乏成产业困局根源
标杆性的文创企业或文创人物并未涌现,缺乏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尚未走出的困局,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企业的做强做大呢?调查结果显示,文创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有60.17%的受访者选择"创意人才匮乏",而选择"品牌塑造不易"和"资金不足"的人都是44.07%。"创意人才匮乏"成为导致企业发展受局限的最重要原因。而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现阶段众多企业仍处于品牌积累阶段,品牌塑造显现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因此资金方面也成为众多企业的困扰。
(五)创意设计遭遇人才瓶颈
如前所述,创意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企业面临的最大产业困境,而从企业在创意设计方面面临的难题来看,主要问题在于"创意人才培养难",有60.17%的受访者选择此项。而由于现阶段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也有接近六成的人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比较困难。
四、他山之石:近邻可资借鉴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世界发展的大格局。相对于文化产业已发展成熟的先进国家,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因此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向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优秀经验。在被问及亚洲文化产业发展最为成功的是哪个国家或地区时,韩、日遥遥领先,分别有 48.31%和 38.98%的受访者选择。选择台湾地区、新加坡和泰国的比例较低。可见韩、日的文化产业在中国影响较大。
每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会根据国情或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有的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也许有独特性,不适合中国借鉴,那不论战略或具体的政策,哪个国家最值得中国学习呢?45.76%的人选择韩国;21.19%的人选择英国;17.80%的人选择日本。韩国作为中国近邻,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近,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既然国内尚无标杆企业可以学习或借鉴,中国文创企业也可以放宽视野,向文化产业较为成功的国家或地区学习,取长补短,才会少走弯路,节约发展成本。
五、结语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当前阶段仍面临众多难题。文化产业市场尚未规范,欠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相关政策很多执行不到位,未落到实处。行政干预过多,影响市场力量的发挥。国内尚无标杆性文创企业或企业家出现。尤为困难的是,创意人才培养有难度,这导致了创意人才匮乏,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产业中"创意"元素的实现。基于此,受访的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各界精英对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不甚满意。
但大家仍对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示有充足的信心。尤其是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产业、电影产业、网络新媒体产业等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代表中国走出国门,树立现代文化中国新形象,应该得到重点支持。我们不乏优秀的文化资源,只要及时解决问题,调整策略,中国文化产业的成长仍指日可待。世界上文化产业较为成熟国家,如英国以及邻国韩国、日本都可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